台灣光華雜誌 [第50卷 第4期]:時光小鎮行旅 Historic Small Towns

點閱:1

並列題名:Taiwan panorama

作者:台灣光華雜誌編輯部

出版年:2025.04

出版社:光華畫報雜誌社

出版地:臺北市

最新發刊 : 2025-04-01

雜誌類型 : 月刊


馬上看!不用等預約。
借閱說明

雜誌簡介: 台灣光華,世界光華
「台灣光華畫報雜誌社」(原光華雜誌)於民國六十五年創刊,目前台灣光華雜誌月刊以中英對照紙本及中日對照網路版向全球一百餘個國家及地區發行,包括全美一百多家書店同步販售,訂閱對象含括學術機構、藝術文化、貿易經理人、台商、華僑、關心台灣的國際經貿組織及外籍人士。
中華民國台灣長期推動南向政策,東南亞不僅是台灣的鄰邦,更是重要的貿易夥伴。為增進東南亞國家對台灣的了解,也讓更多讀者知道東南亞人士在台灣生活的各種面向,於104年12月創刊《光華》東南亞三語文版(印尼文、泰文、越南文)。東南亞三語文版刊物以雙月刊方式發行,定期出版且均已數位化,建置於《光華》官網。
核心價值——呈現台灣蓬勃生命力
「台灣光華雜誌」每月以多元化報導及雋永圖文呈現台灣發展脈動,見證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遷。多年來以讀者最關心的話題,深入採訪報導,並以中英、中日雙語對照呈現,因而獲得「兩岸新聞報導獎」、「優良政府出版品獎」及「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等獎項之肯定。
集結叢書——累積豐富多元資料
繼「光華」第一本叢書——「面對當代人物」於民國七十三年推出後,市場反應熱烈,開啟國內雜誌界將報導系列內容集結成書風氣之先河,至今「台灣光華叢書」已輯印三十餘種,包括:「國際漢學與漢學家」、「台灣原住民文化」、「台灣特稀有生物」、「擁抱臺灣—百張圖片看現代臺灣」、「台灣民俗筆記」、「台灣好滋味」等叢書,可謂每本「台灣光華叢書」都是台灣不同面向的縮影。
數位整合——推動多元行銷
近年來,「台灣光華雜誌」與國內外媒體合作,進行跨界聯盟,除與知名電台合作單元專訪外,亦與多家網路平台合作發行「台灣光華電子報」及「台灣光華電子雜誌」。此外,更結合數位化科技,將累積三百期、數千萬文字之內容建立數位化資料庫系統,以多種檢索功能提升讀者閱讀及研究之服務。美國多所著名大學、國內中研院、國家圖書館、各地文化局圖書館等均為訂戶,並登上國家圖書館電子資料庫使用率排行榜。 「台灣光華雜誌」希望把台灣最真實訊息傳達給每一位讀者,不論是在國內,或是海外,讓每一個瞭解台灣的人更愛台灣,不知道台灣的人也能從這本雜誌中認識台灣、支持台灣。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在古風猶存的鹿港小鎮,一景一物都值得吟味。(林旻萱攝,蕭郢岑設計)

【編者的話】
小鎮X 歷史X 生活風貌
在台灣不斷的歷史演進中,形成了許多特殊文化意涵的城鎮聚落,如文化歷史古都鹿港、匯聚鐵道歷史遺跡的車埕、從砂金到天主堂多元文化融合的新城,以及以最大客家市場與物產運輸聞名的竹東,在這些有形或無形的文化遺產中,展現的是台灣整體的發展脈絡,亦是台灣文化的身世密碼。
鹿港,位於彰化,是一個充滿歷史故事的小鎮。當你漫步在鹿港的古街上,只要細細觀察,就能感受到過往的痕跡。老街上的老茶坊、屹立於中山路上的丁家大宅、錯落在各處的鹿港工藝⋯⋯,而這裡的廟宇如天后宮和龍山寺,不僅是宗教崇拜的場所,更是當地居民信仰和文化的象徵。漫遊在那些保存完好的老建築之中,無論是華麗的雕刻還是斑駁的牆面,都能讓你感受到時光的厚重,吸引著無數的遊客前來觀賞。
接著是車埕,這個位於南投山間的小鎮,是台鐵集集線的終點,有「最後的火車站」之稱。讓我們跟著《台灣光華》編採團隊,走訪這曾因糖業、電力與木業而聞名的小鎮,以及歷經產業轉型再生後的故事。誠如林班道商圈總監孫嘉璐,在接受專訪時所提及:「車埕早期就只有買賣木頭的人才會來,」但有了政府的推廣協助,集集線上的車埕漸漸打響了觀光的名號。
新城則是位於花蓮,面對絕美的太平洋,從新城老街開車,不用十分鐘,即可到達曼波海堤、月牙灣。而這裡也曾有著淘金的歷史,「日治時期因應洗金的繁盛,規劃可以容納萬人的井字型街道,你可以想像當時的熱鬧,還沒有柏油路,都是石子路。」佳興冰果店老闆楊文欽侃侃而談新城的故事。此外,新城火車站、新城天主堂、新城照相舘⋯⋯,新城的故事正等著你來挖掘。
最後是竹東,這座小鎮以其豐富的客家文化而聞名。但你知道竹東的舊地名是什麼?原來台灣的半導體發展跟竹東的天然氣開採有所淵源?圍繞員崠國小周遭的老竹東人記憶有哪些?竹東市場裡的客家美食又是什麼?本期的竹東時代記憶不可錯過。
無論是歷史與文化,還是美景與人情,這四個小鎮都讓人流連忘返。當然,台灣尚有許多美麗的小鎮值得大家來探訪。它們就如同台灣各時期的縮影,展現了多元且富有生機的生活面貌。此外,本期《台灣光華》還有台灣西瓜育種技術、亭仔腳文化、膠彩畫巡禮等等,等著你來細細品味。
台灣光華雜誌簡介
台灣光華,世界光華
「台灣光華畫報雜誌社」(原光華雜誌)於民國六十五年創刊,目前台灣光華雜誌月刊以中英對照紙本及中日對照網路版向全球一百餘個國家及地區發行,包括全美一百多家書店同步販售,訂閱對象含括學術機構、藝術文化、貿易經理人、台商、華僑、關心台灣的國際經貿組織及外籍人士。
 
中華民國台灣長期推動南向政策,東南亞不僅是台灣的鄰邦,更是重要的貿易夥伴。為增進東南亞國家對台灣的了解,也讓更多讀者知道東南亞人士在台灣生活的各種面向,於104年12月創刊《光華》東南亞三語文版(印尼文、泰文、越南文)。東南亞三語文版刊物以雙月刊方式發行,定期出版且均已數位化,建置於《光華》官網。
 
核心價值——呈現台灣蓬勃生命力
「台灣光華雜誌」每月以多元化報導及雋永圖文呈現台灣發展脈動,見證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遷。多年來以讀者最關心的話題,深入採訪報導,並以中英、中日雙語對照呈現,因而獲得「兩岸新聞報導獎」、「優良政府出版品獎」及「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等獎項之肯定。
 
集結叢書——累積豐富多元資料
繼「光華」第一本叢書——「面對當代人物」於民國七十三年推出後,市場反應熱烈,開啟國內雜誌界將報導系列內容集結成書風氣之先河,至今「台灣光華叢書」已輯印三十餘種,包括:「國際漢學與漢學家」、「台灣原住民文化」、「台灣特稀有生物」、「擁抱臺灣—百張圖片看現代臺灣」、「台灣民俗筆記」、「台灣好滋味」等叢書,可謂每本「台灣光華叢書」都是台灣不同面向的縮影。
 
數位整合——推動多元行銷
近年來,「台灣光華雜誌」與國內外媒體合作,進行跨界聯盟,除與知名電台合作單元專訪外,亦與多家網路平台合作發行「台灣光華電子報」及「台灣光華電子雜誌」。此外,更結合數位化科技,將累積三百期、數千萬文字之內容建立數位化資料庫系統,以多種檢索功能提升讀者閱讀及研究之服務。美國多所著名大學、國內中研院、國家圖書館、各地文化局圖書館等均為訂戶,並登上國家圖書館電子資料庫使用率排行榜。 「台灣光華雜誌」希望把台灣最真實訊息傳達給每一位讀者,不論是在國內,或是海外,讓每一個瞭解台灣的人更愛台灣,不知道台灣的人也能從這本雜誌中認識台灣、支持台灣。
  • 來自地方的明信片 Postcards from Home 黃花風鈴木的季節(p.1)
  • 編者的話 Editor’s Note 小鎮 × 歷史 × 生活風貌(p.2)
  • 月月好讀 Variety Pages 百年建築.今昔物語──國立臺灣文學館的空間記憶與生命紀事(p.48)
  • 影像對話 Photo Essay 《台灣光華》攝影徵件 推薦外國旅人體驗的城市氛圍──台中市(p.74)
  • 藝文脈絡 Cultural Trends 綻放土地的芬芳 台灣膠彩畫的百年追尋(p.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