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編者的話
來一趟知性的海洋之旅
海島國家台灣終於在2018年4月28日新成立一中央部會—海洋委員會,以統合全國與海洋有關之事務,也正式宣告我國面對海洋新紀元的來臨。不容諱言,海洋是上天恩賜予台灣的寶藏,不知身為海洋子民的大家,對這一中央部會的設立與爾後施政作為,有甚麼期待呢?
隨著時序運轉今年夏季即將到來,只要一到炎炎夏日宣告著國人親海與親水的季節翩然已至。配合這樣的氛圍,本期朝海洋與漁業專輯規劃、製作,所以從封面到各專欄內容,都圍繞在和海洋、漁業有關的報導,希望能給大家耳目一新之感,並同時陪伴讀者們度過一個知性的夏天。
談到海洋與漁業議題,追求永續與保育已是普世與主流價值。尤其面對我國沿近海漁業資源快速且嚴重的枯竭,實已到駭人聽聞之地步,所以實施復育與保育以期永續,絕對是刻不容緩之事。而復育與保育我國沿近海漁業資源之策略或措施實不一而足,其中推動栽培漁業則是近年我國力主的重要政策。
什麼是栽培漁業呢?對以農業工作為職志的筆者而言,它無疑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名詞,更無法望文生義,相信多數讀者也有著同樣的茫然。所以當本期特別企劃研擬時,拋出探討栽培漁業的提議,除基於其與海洋漁業資源復育與保育的普世及主流價值契合外,另也因雖不了解卻是個有意義的主題,而深深吸引著筆者。不急!不急!就讓本期特別企劃「預見海洋的春天」,引領大家認識出於「以海為田」之理念,在日本雖已行之有年,然在台灣卻是方興未艾的栽培漁業之全貌。
討論海洋、漁業資源時,很自然就會觸及魚食事宜,而在台灣只要提到食魚文化中特有的魚種—虱目魚,定能喚醒不少愛好漁產老饕的味蕾,更勾起來自南部異鄉遊子濃濃鄉愁。鍾怡婷「夏至,以魚粥為白天最長的一天儲備氣力」乙文,以親身經驗娓娓道出對虱目魚從討厭到懷念的心路歷程,及用虱目魚為食材在料理上多元變化。流暢的文字、生動的敘述,宛如色香味俱全般躍然紙上,謹推薦多加品讀,讓你(妳)雖處在悶熱夏日裡,依然能夠食指大動。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