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國毒癮紀事:那些在製販、司法、醫療、社區裡的用藥悲劇與重生

點閱:13

其他題名:那些在製販、司法、醫療、社區裡的用藥悲劇與重生 那些在製販司法醫療社區裡的用藥悲劇與重生 The many faces of addiction

作者:李雪莉, 曹馥年, 楊智強, 陳潔, 《報導者》團隊 著

出版年:2023

出版社:春山出版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春山之聲:045

格式:EPUB 流式

ISBN:9786267236239

EISBN:9786267236253 EPUB; 9786267236246 PDF

分類:文化風俗人類  

馬上看!不用等預約。
借閱說明
以多重面向,立體呈現臺灣毒癮地景的調查性報導

王子榮(雲林地方法院法官)、王以凡(桃園地方法院主任調查保護官) 、林達(臺北地檢署檢察官) 、束連文(雙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李志恆(高雄醫學大學藥學院名譽教授)、李俊宏(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 )、李菁琪(律師)、陳娟瑜 (陽明交通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陳毓文(臺大社工系教授) 、蔡銀娟(《火神的眼淚》導演) 、趙德胤(《冰毒》導演)
── 共同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列)

#製毒、走私、銷售;臺灣人在亞洲的毒品「販運鏈」占據關鍵地位?
#新興與軟性毒品如何四處蔓延?
#大麻合法化爭議何在?
#在校園中風行的電子煙如何毒害青少年?
#罪犯抑或病患?法、醫、警界如何看待用毒者?
#成癮、脫癮與戒癮,毒癮與用毒者如何有機會翻轉人生、復歸社會?


二○一九年聯合國毒品與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點名臺灣跨國犯罪組織,在亞太運毒鏈中占有重要角色;同年,美國緝毒局(DEA)首度派遣人員駐臺。過去幾年,臺灣販毒集團一次又一次在日本、韓國、印尼打破安非他命走私的紀錄。這讓臺灣背負汙名,現實的國際狀況,卻又讓臺灣在打擊毒品犯罪上多所限制。
包括安非他命在內的各種傳統與新興毒品,以及遊走邊緣的電子煙、大麻,毒品議題已成盤桓臺灣上空的幽靈;施用者的光譜橫跨藍、白領階層,學生等年輕族群亦快速增加。毒品氾濫造成的傷害不只在個人層面,有時更腐蝕家庭結構,賠上新世代的未來。
透過多重面向,《報導者》記者群為讀者們立體呈現這個被毒品沁染的島嶼,及流竄其上的多樣性毒品;深入用毒者的人生,瞭解他們的成癮之路與掙扎,並採訪了第一線的警察、律師、醫師、法官、檢察官、毒品檢驗員、社工等專業人士,他們如何看待臺灣毒品蔓延的現象,毒品施用者究竟是犯罪還是病患,現行制度有什麼必須調整之處及實際的執行困難,而「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的成效又是如何?對於毒品在當代的複雜網絡與毒殤者的問題,本書是第一手的現場報導。
主編
李雪莉
《報導者》總編輯、臺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曾任《天下雜誌》副總編輯與影視中心總製作人。加拿大McGill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人。臺灣卓越新聞獎、曾虛白新聞獎、亞洲出版協會新聞獎、香港人權新聞獎、臺北國際書展大獎編輯首獎得主。合著並主編《血淚漁場》、《廢墟少年》、《烈火黑潮》、《報導者事件簿》、《烏克蘭的不可能戰爭》等書。

作者
李雪莉
《報導者》總編輯。

曹馥年
《報導者》資深記者,關注社會福利、兒少權益、性別、人權等議題。曾獲SOPA亞洲出版協會新聞獎等。

楊智強
《報導者》記者,主要負責國際、人權與社會等相關議題。長期關注羅興亞難民、緬甸內部族群衝突、韓國社會與臺灣軍事相關議題。第四十三屆金鼎獎專題報導獎得主、曾獲曾虛白新聞獎、吳舜文新聞獎、SOPA亞洲出版協會新聞獎等。著有《最陌生的鄰居:韓國》一書,並為《烈火黑潮》、《報導者事件簿》共同作者。

陳潔
《報導者》醫藥記者,臺大新聞所畢業。關心公衛政策、醫病關係、健康保險及傳染病等議題。曾獲SOPA亞洲出版協會新聞獎及曾虛白新聞獎。

《報導者》團隊
臺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的調查報導與深度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 【序】毒與癮的起點是痛苦
  • 【代結語】拋開毒殤──一個走出用毒家庭陰霾的年輕見證
  • 版權頁